“娃儿是不是以为读书了,就会像爹爹以前那样满脑子都是书,忘了其他?”
娃儿点头,杨亭旭苦笑,他倒是忙得忘了以前的那个“自己”给娃儿留下了什么影响。忍不住叹了口气,杨亭旭伸手将娃儿抱起的放到腿上:“娃儿,读书是不会让人那样的。读书呢,只会是让人明白事理,明白与人相处之道。”
娃儿一脸不信的看着杨亭旭:“那么,爹爹为什么那时候会变成那样呢?”
“额……”杨亭旭呆愣,这要他怎么说?那个时候的他又不是“他”,自然不可能知道“他”那个时候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这时娃儿倒像是想到了什么:“难道是因为娘?”
娘?!杨亭旭发现这是娃儿第一次提到自己的娘,这让杨亭旭感到了奇怪。照理说,一个那么大的娃儿是离不开娘的,可是自己到这里的半年多,确实一次也没有听到娃儿喊过娘。于是忍不住的试探着问:“娃儿,能不能给爹爹说说你娘的事情。”
“爹爹说,娘死了。”娃儿落寞的说。
这倒让杨亭旭惊了下,连忙安We_i:“娃儿,虽然爹爹不记得了,但是爹爹想,娃儿的娘会在天上看着娃儿。娃儿伤心,娘也会在天上跟着伤心的。所以娃儿就当娘是去了远处,还没有回来好了。”
娃儿点头:“娃儿知道,而且娃儿有爹爹,娃儿不伤心。”
杨亭旭抬手MoMo娃儿,心里想着以后应该对娃儿更好一点。然后转移开了话题:“那么,娃儿想读书不?”
“想!”娃儿咬咬唇,点点头,随后有迟疑了,“但是……”
杨亭旭笑笑,突然变出一个钱袋:“娃儿看看,里面是什么?”
娃儿接过,打开,就看到里面放着几枚铜钱。
“钱。”娃儿眨巴眨巴眼,惊叹,“好多!”
“这个是用来给娃儿上学的。”杨亭旭笑着说。他来到这里后,最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娃儿对于钱十分的敏感,一开始他还没有熟悉这里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靠娃儿来管账的。
“可是……”娃儿仰头看杨亭旭,“家里……”
杨亭旭拍拍娃儿的脑袋:“家里现在还不需要钱,吃的用的都够了。而且我最近接了个造房子的任务,我去学学如何造房子,回来给咱们的家翻翻新。”
“那么,娃儿就去学读书,努力读好书以后考大官。”
杨亭旭摇手:“考大官倒不用了。”自从听王大嫂说现在当官是考买的后,他就已经明白这里的官场十分的黑暗,而且很少有前途。再加上娃儿对于钱非常的敏感,杨亭旭就开始思考让娃儿当个大商人。虽然现在世道仍旧是重农轻商,但是有钱了至少可以不用饿肚子。所以,杨亭旭看着娃儿疑惑的眼说,“娃儿长大当大商人吧。”
“好!”没有问杨亭旭为什么不让自己当大官,而是让自己当大商人的娃儿点点头就答应了。
杨亭旭微笑着拍拍娃儿的脑袋,做出决定:“明天我带你去学堂报道。”
次日,杨亭旭带着娃儿进了学堂,将手里的铜钱交给老夫子,说好下课时间后,杨亭旭就离开去帮忙造房子。之后的日子除了送娃儿去的是学堂以及自己上工的地方是工地以外,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就这样忙忙碌碌的到了新年前。
作者有话要说:继续修改
4
4、三
一天,杨亭旭拿着帮忙造房子时,人家所给的辛苦钱。背着农闲时与其他农夫们学得编竹筐,带着因为快要过年了所以不用去学堂的娃儿与其他拖家带口的村民们一起上城镇赶集。因为是杨亭旭第一次与娃儿上城镇,所以杨亭旭并不想将时间花费在摆摊叫卖上。与同来的村民说好回来的时辰后,杨亭旭带着娃儿逛起了镇里的商店。
这个镇的名字叫做青山镇,是一个十分小,也是十分普通的镇,但是该有的还是有的。所以当杨亭旭拉着娃儿来到镇里的商业一条街上,看到的就是叫卖与逛街的挤满了整条街。杨亭旭看了看,便弯腰抱起娃儿,让娃儿坐在自己的手臂上,然后将钱袋放到娃儿的手里。先进了一个门前挂着药字的铺子,将竹筐里晒干的一些药草卖给了药铺主人。然后在与药铺主人聊了一会儿天后,确定以后每隔三个月,送来一些药草让药铺主人收购以后,杨亭旭便抱着娃儿拿着卖药草的钱以及些许定金来到了镇上的饭馆门口。
“娃儿,想吃什么?”杨亭旭与娃儿站在饭馆的大门口。杨亭旭边问着,边扫视了下饭馆内的大堂。此刻由于并不到饭时,所以堂内的客人只有小猫两三只,也都没有点什么菜,只是叫了些下酒菜的聚在一起聊着天。柜台后的掌柜正头一点一点的打着瞌睡,小二见到客人进来,也并不热情的的上前打招呼,只是略微抬抬眼,就又垂下去的发着呆。
娃儿同样环顾了下饭馆,然后扯了扯杨亭旭的衣袖,抬头抽到杨亭旭的耳边:“爹爹,我们去路边摊吃吃吧。这里好贵的,而且做的也没有爹爹好吃。”
听到娃儿前半句的杨亭旭本来执意想让娃儿进去吃吃看,算是给娃儿开开眼界。结果听到后半句,便忍不住的低头问娃儿:“娃儿,你来这里吃过?”
娃儿点头:“爹爹,你以前带着娃儿和几个叔叔来这里吃过。”
杨亭旭了然,估计是以前的他带着娃儿来这里和其他的书生比试。既然娃儿已经来过了,而且还说没有自己做的好吃,那么杨亭旭就改变了想要带娃儿来开开眼界的想法,转身带着娃儿去了他来时路过的一个馄饨摊。
坐在摊旁椅子上,叫了两碗馄饨,杨亭旭和娃儿一人一碗的吃了起来。同时竖着耳朵听起路人的谈话。
“唉,你听说了吗?最近衡阳城刘家被灭了门。据说是因为刘家家主与魔教人交好才会这样的。你说这些走江湖的,怎么就这么多事?大家和和气气的一起生活多好,整天杀啊杀的?累不累人?”杨亭旭抬头顺着声音看去,发现是一个五大三粗的大汉,正边吃着面,边口沫四溅的说。
一旁一个瘦瘦的男人挑了挑筷子,不以为然的接口:“这有什么,前几年魔教内不是换了教主。照我看啊,这些江湖人是恨不得每天乱一下,不然那些说书里的大侠啊,剑客什么的,怎么会冒头。”
前面的大汉点头:“也对。这江湖要是不乱的话,那我们哪还有那么多的故事好听。”
“就是,就是。咱们说些别的吧,”坐在大汉对面的瘦小男人附和,顺便转移了几个话题,杨亭旭细细听来,皆是家长里短的。
收回对于那桌的注意,杨亭旭想了想,总觉得那个衡阳城的刘家以前听过,还有魔教易主的事情也十分的耳熟能详。但是脑子里就是想不起来具体。估计是这个身体以前记忆的遗留。思索了片刻后,便将这件事抛到了脑后,
吃完午饭,杨亭旭弯腰抱起娃娃,让娃娃从钱袋中掏出几枚铜板付给铺老板后。就抱着娃娃朝着之前看好的一家铁铺走去。刚迈进铁铺就听见里面叮叮当当的一片响,热腾腾的气扑面而来,将室外的寒意哄去。
杨亭旭低头,就见娃娃睁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环顾店内,然后略带兴奋的指着墙上挂着的几副铁具,仰头朝着杨亭旭叫:“爹爹!你看,这些铁具好有趣,竟然是弯的!”
杨亭旭顺着娃儿的手看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