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佐尔格。
二战时期著名的学者型间谍,潜伏日本 8 年,向苏联提供大量的重要情报,凭一己之力扭转二战战局。
他曾放出豪言:「我从不去撬保险柜,而是要让情报主动出现在我的办公桌上。」
1933 年秋天,一个德国男人来到了东京。
他叫理查德·佐尔格。
一名来自德国的高级记者。
他抵达东京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去德国驻日大使馆拜访。
然而,当他到大使馆后发现,前任大使刚启程回了柏林,而新任大使还未到东京。
也就是说,此时的德国大使馆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人心涣散。
这正是打入内部的好机会。
于是第二天,佐尔格便开始以记者的身份,热情地问候大使馆的工作人员。
他们谈论的话题大多是关于德国老家的,很快就引起了共鸣。
同时,佐尔格也尽可能地放低姿态,向各位同乡咨询在日本生活的一些习俗和习惯。
没用几天,他就跟使馆的大小官员混熟了。
白天,佐尔格以友好的「德国记者」身份,穿梭在大使馆每个角落,进行采访调查。
他总是风度翩翩,带着绅士般的微笑,博得了不少人的好感。
但这抹笑,一到晚上便会消失。
当佐尔格晚上回到住所后,他仿佛变了个人,眼神也变得锐利起来。
他谨慎地环顾四周,确认没有异样后,才会轻轻走入房间。
把一切收拾妥当后,他便会坐在宽大的书桌前,开始记录他在德国大使馆看到的一切。
而这些内容,最终飞向至千里之外的莫斯科。
没错,佐尔格并不是真正的记者。
而是一名苏联间谍。
至于他的「德国人」身份,还要感谢佐尔格的父母。
这个拥有大眼睛、高鼻梁的青年,虽然出生在苏联,但却在德国长大。
在他三岁时,父亲就带着全家搬去了德国。
直到 1924 年 10 月,佐尔格才回到了祖国,加入了苏联军事情报局。
之后他便被派往中国,从此开启了间谍生涯。
1932 年,佐尔格接到命令返回莫斯科,并在一年后被派往柏林,带着一些早就准备好的情报「效忠」元首希特勒。
于是,他成了纳粹党眼中不可多得的「东方问题专家」。
也正因此,佐尔格顺利成章地被派往了日本,成为德国《每日展望报》的特派记者。
同时,为了确保佐尔格能最大程度地深入调研,纳粹还为他一路开绿灯:新闻界要人向德国驻日本大使写了「特别保荐信」,日本驻美国大使出渊胜次向日本外务省写了「特别介绍信」。
而这些信件的主题只有一个:佐尔格是自己人,完全可信任。
就在这样的情境下,佐尔格顺利抵达日本。
但实际上,他此番日本之行的主要目的,是收集日方情报,掌握日本对苏联的作战态度和行动,以此让苏联提前作出战略计划。
所以,佐尔格到日本的第一件事,就是潜入德国大使馆。
只有在这里,他才能有机会接触到日德双方互相交流的机密文件。
同步的,佐尔格还拿着一封信前往名古屋,拜访了一位德国上校——尤金•奥特。
尤金•奥特
这人虽然是上校,但一点也不受重用。
因此一直闷闷不乐。
所以当佐尔格却带着好友的信件登门拜访时,尤金那叫个热情。
这天,尤金与佐尔格一见如故。
因为他们二人不仅都参加过一战,还都拿过铁十字勋章,共同话题多的不得了。
当佐尔格得知尤金「怀才不遇」后,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不就是想上位吗?
很简单。
佐尔格称自己研究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日本问题,比如国家历史、资源储备、政治格局、军事战略、当前困境等等。
然后,他让尤金把这些内容全部写入向上级报告的观察文书里。
三五次下来,尤金的上级颇为满意。
很快,原本在名古屋工作的尤金·奥特上校步步高升,成为了德国大使馆的武官。
他与佐尔格的关系也愈发亲密,二人形影不离。
这也让负责监视佐尔格的日本宪兵队,放松了一丝警惕。
1938 年,在佐尔格的帮助下,尤金成为了新任德国驻日大使。
这就意味着,整个德国大使馆都已在他掌控之中。
佐尔格也开始在大使馆办公。
他可以光明正大地研究绝密资料,甚至将一些文件带回自己的办公室拍照。
同时,尤金还会带着佐尔格去会见日本陆军大将荒木贞夫、特务首领土肥原、关东军司令本庄繁等人,甚至还去了日军基地拍摄照片。
佐尔格对此非常满意,这也成功印证了他的豪言:
「我从不去撬保险柜,而是要让情报主动出现在我的办公桌上。」
不过,这仅仅是第一步。
间谍任务的完成,往往需要团队的配合。
在佐尔格帮助尤金「上位」时,他也在准备重建专属自己的「拉姆扎小组」(之前曾在我国上海建立过,离开后解散)。
其实刚来日本没多久,佐尔格就迎来了自己的老搭档——马克思·克劳森。
他们二人原先他们原先一同在上海做情报工作。
在完成任务后,克劳森就回到了莫斯科,但没过多久便接到了潜伏日本、协助佐尔格的任务。
克劳森是无线电技术专家,可以快速、隐秘地向莫斯科发出电报。
在这之后,佐尔格持续为「拉姆扎小组」吸纳成员。
某天,佐尔格出现在了银座的一个电梯口。
他面对着电梯站定,却没有伸手按下「上键」或「下键」,只是安静地站在那里。
不一会儿,佐尔格看到一个年轻男人正朝电梯走来。
他不再犹豫,立刻转过身想走。
结果一个不留神,将这个男人手中的一张「戏票」撞到了地上。
佐尔格抱歉地弯下腰,捡起了那一张戏票。
「先生,您的东西掉在地上了。」
这句话一出,对方的眼神瞬间复杂起来,但很快又恢复了正常,他清清嗓说:
「谢谢您,这是一张巴黎圣母院的废票,只能用作回忆了。」
接头暗号完全正确。
就这样,精通 9 国语言的法国记者武凯里奇成功加入「拉姆扎小组」。
武凯里奇先前之所以眼神复杂,是因为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上级竟然是德国大使尤金的高级顾问。
他与佐尔格碰头后不久,就接到了新任务:
在一家美国人创办的小报上登出一则广告,内容为「求购日本传统木刻作品浮世绘」。
很快,就有一个日本人联系了武凯里奇。
二人见面时,日本人的怀里还抱着一幅木制浮世绘。
他微笑着递出自己的作品,而对面的武凯里奇却递出了半张破旧的美元。
之后,两人相视一笑。
这个日本人名叫宫城与德,是一位著名画家,也是「拉姆扎小组」的第三名成员。
宫城与德的作用,就是通过为日本军方绘制各种图像的时候,获取各种情报。
与此同时,佐格尔独自前往了奈良。
在这里,他见到了自己间谍生涯中最为得力的助手——尾崎秀实。
尾崎秀实是日本《朝日新闻》的记者,曾与佐尔格一起外驻上海,向我党和苏联提供情报。
此时,尾崎秀实凭借对中国问题的深入研究,在日本已然成为了名人。
他还跟日本内阁大臣近卫文麿(mǒ)的秘书是密友,而近卫则是未来最有可能做首相的人。
尾崎秀实
没用多久,「拉姆扎小组」就已发展为由 39 人组成的国际性组织。
是时候开始行动了。
1939 年 5 月,日本与苏联正在中蒙边境的诺门坎地区酣战。
佐尔格派法国记者武凯里奇随军前去采访,实际则是为苏联收集战场情报。
三个月后,武凯里奇向佐尔格传回消息:「日本将于 8 月发动总攻」。
但具体日期未知。
之后,日本画家宫城与德出马,他在为日本军官画肖像时,得知总攻时间为 8 月 24 日。
当晚,这个关键情报就发给了苏军元帅朱可夫。
得知消息的朱可夫,立即做出了应对——组建远东军队,提前于 8 月 20 日出击。
到了那天,苏军派出 250 架轰炸机与歼击机,8 万精兵分头行动,猛烈攻击日军。
这一战,日军惨败,彻底打消北上进攻苏联远东的计划。
佐尔格和「拉姆扎小组」一战告捷。
1940 年,佐尔格凭借一篇篇深刻的报道,终于加入了纳粹党记者协会。
至此,一个忠诚的纳粹记者形象终于塑成。
没过多久,他又被任命为纳粹党日本地区的负责人,更加便利了佐尔格的间谍事业。
此时,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条约已经形成。
但结合各方情报来看,目前并没有得出对战苏联的具体战略计划。
就在佐尔格积极情报时,他从一个德国信使处得知:「元首已经确定消灭苏联有生力量的计划了。」
11 月 18 日,佐尔格就向苏联发出密报:
「德国已经开始对苏联备战。」
但可惜的是,由于佐尔格的德国记者身份,以及与尤金大使关系密切,他被苏联高层怀疑是「双重间谍」,所以斯大林并没有相信他的情报。
12 月 30 日,没有得到反馈的佐尔格继续发出电报:
「在苏联边境地区已集结了 80 个德国师,准备沿哈尔科夫、莫斯科、列宁格勒挺进,以此占领苏联。」
斯大林依然不信。
他既不相信佐尔格,也不相信希特勒会公然破坏苏德关系。
此时,佐尔格已经无暇顾及频繁发报的危险性,只要得不到苏联回应,必然会继续坚守岗位。
隔年 5 月 30 日,佐尔格又向苏联发出密报:「德国将于 6 月下旬 进攻苏联,所有驻日德国空军技术人员已经奉命飞返德国。」
这天发完情报后,尾崎秀实突然擅自来面见佐尔格。
这是严重违反规定的。
尾崎秀实气喘吁吁地告知:「苏德战争将于 6 月 22 日彻底爆发!」
佐尔格立刻将情报发往苏联。
他紧张地等在公寓中,希望苏联方面可以尽快给到回应,确保关键情报的送达。
可结果,他只等来了一句「感谢」。
按往常来说,回应的电报中后提及关于下一步行动的指示,又或是苏联方面的最新动作。
可这次什么都没有。
佐尔格有些失落,他知道自己仍处在「双重间谍」的怀疑之中。
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国纳粹公然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袭苏联。
苏德战争爆发。
在短短三个月内,苏军节节败退,连续丢掉了明斯克、基辅、斯摩棱斯克等重要城市。
照这样发展下去,莫斯科将变得极度危险。
图片来自网络
但这时,如果从远东调集兵力前往西线战场,那东线便会薄弱,让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乘。
所以必须先探明日本的对苏态度。
之后,苏联高层向各国情报小组下达命令,包括日本的「拉姆扎」小组。
1941 年 6 月 26 日,佐尔格收到消息:
「告知日本政府作出的关于我国同德国开战的看法,并调查日本向我边境移动的情况。」
佐尔格接到任务后,立刻开始行动。
拉姆扎小组把已经收集到的日本军队的作战状态、军队数目、驻扎地点、主要军官一一核实。
看着这些资料,佐尔格的大脑飞速运转。
德国公然突袭苏联,这对于蠢蠢欲动的日本来说,正是一个趁虚而入的大好机会。
以佐尔格对日本军方的了解,必然要主张进攻苏联。
然而,最新的情报却显示,「是否进攻苏联」这一议题在日军内部引起了激烈争辩。
因为此时的日本正深陷中国战场。
如果攻击强大的苏联,有极大可能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对于后勤薄弱的日本来说,弊大于利,甚至会陷入持久战。
并且日本一直都有想与英美开战的野心,如果没有足够的军备,毫无胜算。
攻不攻苏联,这是个问题。
而佐尔格要做的工作,正是要快速、准确地打探到日本军方的对苏态度。
根据宫城与德、尾崎秀实收集来的关于政界、经济、生产方面的情报,看似杂乱无章,但稍作推测,就能得出自洽的逻辑。
佐尔格认为,日本不可能大举进攻北方。
因为日本的资源不足以在进攻苏联的同时,又能保全对华作战的优势。
如果非得进攻苏联,那么就必须牺牲中国战场。
这是日本人最不希望看到的 。
相反,南下进攻印度才是真正的目标。
然而就在佐尔格苦苦思索时,日本政府居然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动员计划!
1941 年 7 月 2 日,日本政府和军队举行御前会议,天皇参加并批准了一个重要决定:
日本将争取对华作战的圆满结束,同时对苏备战。
根据从军方内部收获的情报,日军正在我国东北调集大约 85 万兵力,以北上对阵苏联。
但与此同时,日军又抽调出一部分兵力南下,向法属印度扩张。
北上、南下。
佐尔格一时摸不清日军的真实目的。
由于日本关东军当时的兵力只有 25 万,还需要征召 60 万士兵,至少需要 2 个月。
于是,尾崎秀实主动请缨,已是首相秘书的他改任「满铁」东京分社顾问,前往东北实地调查。
他在深入日军军队后,立马发现了不寻常。
那些应征入伍的士兵被分成了若干组,有些人分到了冬装,有些人分到的却是夏装。
他们按照被分到的军装种类,前往了不同的部队。
尾崎秀实当即将这一消息传回日本。
几天之后,他又向佐尔格发出电报——大部分军队在朝华南开进。
于是,佐尔格推测,这次动员不过是日军的幌子,主要进攻方向还是在南方。
不足以对苏联产生威胁。
与此同时,他从大使尤金那里探知到新情报:
尤金在和土肥原贤二、冈村宁次两位将军会面后,得知日本资源现在不足以发动对苏联的战争。
8 月 20 日,日本统帅部在东京召开会议,讨论对苏作战的问题。
结论与佐尔格推测的一致——今年不对苏宣战。
与此同时,尾崎秀实安全归来。
佐尔格收获了更为详细的日军内部情报,再加上他对日本资源、经济结构、国家财政和军事力量等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
日本无力进行长期的战争,不可能同时多面出击。
9 月 6 日,佐尔格向莫斯科发出情报:
「只要远东红军保持一定的战斗力,那么日本就不会发动进攻。」
苏联高层得到佐尔格的消息后,与其他途径收集的情报交叉对比。
最终确认:日本放弃进攻苏联。
有了这颗定心丸,苏联统帅下令从远东军区调动 11 个师(25 万兵力)增援莫斯科。
这时,苏联即将进入寒冬期。
后勤向来薄弱的日军,更不会顶着风雪前来攻击苏联,只会集结兵力向南进军。
没有了背后的敌人,苏联红军全心对战德军。
「拉姆扎小组」依旧同以前一样工作,先后得到了许多重要机密。
10 月 4 日,佐尔格对莫斯科发出最后一封电报,除了再次确认苏联远东彻底解除危机,还强调了最重要的一点:「日本近期会对美国开战。」
莫斯科方面对他们的工作表示十分满意,并告诉他们:
「拉姆扎小组」的任务已经圆满结束。
当这一消息传来,佐尔格和他的同伴们激动不已,
1941 年 11 月 7 日,斯大林在红场进行了十月革命节盛大阅兵式。
受阅部队齐声高呼「胜利属于我们」,从红场直接开往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开战。
而「拉姆扎小组」虽然成功发送电报,但工作仍未结束。
他们继续从大量数据中分析日本的企图。
这次的情报方向不在中国东北,而是整个亚洲和太平洋的和平与稳定。
日本因为与美国关系紧张,再加上深陷中国、东南亚两战场,日本高层已经有些着急。
12 月 7 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日本入主西伯利亚的美梦彻底破灭。
然而在这之前,由于大量关键情报外泄,日本加大了排查间谍的力度。
日本警局特高课的成员们开始加紧搜捕东京间谍网。
在大规模的严格排查下,「拉姆扎小组」最终没能逃过被搜捕的厄运。
尾崎秀实和宫城与德先后被捕。
在这之后,「拉姆扎小组」的 30 多名成员全部在日本被捕。
1941 年 10 月 18 日,佐尔格在自己的公寓被捕。
佐尔格虽然经受了严刑拷打,他还是否认所有与苏联的关系。
之后,佐尔格被判处死刑。
但日方却迟迟没有执行,所有有很多人在猜测,莫斯科会像在中国营救牛兰夫妇那样,想尽一切办法营救佐尔格。
但最后,斯大林却否认了佐尔格的苏联间谍身份。
也正因此,日本放弃了用佐尔格交换日本战俘的计划。
1944 年 11 月 7 日,十月革命纪念日。
佐尔格与他的亲密战友尾崎秀实被秘密处死,终年 49 岁。
根据日本共产党人中西功回忆,当佐尔格被押出牢房时,用日语平静地对他说:
「再见了,朋友!」
并在行刑前高呼:「世界共产党万岁!」
后来,负责审判此案的东京法院裁判章高田正,对佐尔格与尾崎秀实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人,廉洁高尚的人,为了守护自己所信仰的马克思主义,有着烈火般的激荡灵魂,我发自内心的敬佩他们。」
「尾崎秀实在与佐尔格并肩作战期间,没有收过一分一毫的工作经费。反而拿出自己本不富裕的积蓄。他在金钱上没有任何污点。」
……
1949 年,他的情人石井花子将他的遗体迁葬于东京多磨陵园 17 区 1 种 21 侧 16 番。
石井花子在去世前,经常前去扫墓,在 2000 年死后与其合葬。
1964 年 11 月 5 日,苏联政府追授佐尔格为苏联英雄,授予金星勋章。
为了纪念佐尔格,苏联的一艘油船、莫斯科的一条街道以佐尔格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