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后勤定了一身工服,第二天就拿到了。今天还有报告会和欢迎会,尹从南从头一天晚上就有点兴奋和紧张。他还是学生的时候,作为学生代表也发表过不少演讲,进行过多次学术报告,哪怕是回国后在研究所的那次小型报告会,也还是学术性质多一些。可是这次和以往都不同。

首先,他面对的是奋战在一线的工人朋友。他们对自己充满好奇,也充满距离感,这一点他在昨天参观厂院的时

候就感觉到了。大家都在用看西洋景的目光在看他。他不想表现出太多知识分子气息。尽管也会有领导和工程师列席,但还是应该少说学术用语,尽量贴近广大工人朋友的语言习惯,说大家都能懂的话。其次,现在已经改革开放了,社会氛围应该向着更加自由更加奋进更加活跃的方向去。所以像以前那种阶级斗争气息浓重的假大空的话更不应该说。他这次报告应该激发起工人朋友的对祖国工业化建设的未来的憧憬和信心,让大家斗志昂扬,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最后,他还要讲讲这些年在国外的见闻,帮助大家拓宽眼界,了解中国以外世界一流强国的工业化进程。

尹从南想了很多,这份发言稿他一直写到后半夜,删删改改好几稿都还是不满意,密密麻麻写了一小摞纸。写到最后,天都快亮了,他坐在窗边的写字台上,看着稿纸上的光渐渐由台灯的黄光,变成初升太阳的浅白色的光,忽然推翻了脑海中所有的想法。

他把那些细心斟酌的字字句句全都推到一旁。

是啊,自己刚才的想法太傲慢了。完全把自己独立于工人阶级之外,完全是用知识分子的思维去看待工人朋友,认为他们在思维见识上比不上自己,他也并没有把自己当做一名普通工人看待。他说再多他认为别人想听的话,都只不过是他认为的理所当然而已。带着这种傲慢的想法,如何能做好一线工作呢。这是知识分子的习气。虽然改革开放之后,国家重新重视知识的力量,将发展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但是这种高高在上的思想依旧是要不得的。

这次的报告要点只有一个,那就是——真诚,跟大家掏心窝子。不是自己站在一个更高的位置,把自己所知所能告诉大家,而是和大家站在一起,表达决心,成为一名真正的奋斗在祖国现代化建设一线的工人。

在国外时,他为了不让外国人瞧不起中国人,发奋读书,比周围人付出多百倍,哪怕在业余活动上也会全力发挥,不让自己落于下风。那种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不卑不亢的日子,太累了。现在他回国了,周围都是同胞,他完全可以把自己放下,大家都是一样的人,一样的中国人,说着一样的中国话。这里不会再有误解,不会再有歧视,他完全可以敞开心扉和大家交流,大家一定能够理解他。

抱定这样的想法,尹从南紧张不安的情绪缓和了很多,他迈着轻快的步伐走上了报告台。

大会议厅无法容纳全厂职工,只有申请出席的人才能位列于此。大家对尹从南的新鲜劲儿还没过,申请出席的人远超名额,最后还是得由车间的领导指定。

铆焊车间主任王栋原本定下了高俊友去听报告,但是高俊友推说手上有活儿,去不了,让自己的徒弟叶凯去。叶凯的师父和他脾气很像,最烦开会,什么有活儿没时间,都是借口罢了。但叶凯也奇怪,这种事儿一般师父都会让爱凑热闹的任浩光去,怎么这回却让自己去。

王栋不喜欢叶凯,跟高俊友说:“你手里的活儿,小任也帮不了,不如让叶凯留下帮忙,让小任去吧。”

高俊友一哼,“就是因为浩光帮不了,我才留他多跟我学,不然你想他这辈子都学不会手艺?”

任浩光一听有点不高兴了,“师父,您这话说的我多伤心啊。”

“有伤心的工夫好好干活儿,别一天到晚就想着看热闹。”

任浩光撇撇嘴,闷头跟着师父干活儿了。

一来二去,车间主任也没办法了,总不能让他们铆焊车间少去一个人,只好硬着头皮让叶凯去。

叶凯不愿意去,他师父应该知道。他朝师父看了一眼,师父给他使了个眼色,“快去!”

要说这个厂子里,叶凯还能听谁的话,那就只能是高俊友了。

“行,我去!”他转身跟王栋说,“我就是听我师父话才去的。”

王栋气得牙痒痒,“少得了便宜还卖乖!”

叶凯心想,看个报告会算什么便宜。

他迈着四方步走进会议厅的时候,尹从南刚刚走向报告台。事实证明大家还真拿这个报告会当便宜,大厅里几乎座无虚席,只有最后一排还剩下几个位置。他本来就是想找个犄角旮旯一窝,这倒正好。同样在最后一排坐着的杨晓慧,看见他来了,小声地招呼他过去坐,他顺势就歪在了一把椅子上。

“你怎么来了?”杨晓慧压低声音。

“我师父非不来,让我来。”叶凯往前看了一眼,女孩子大部分都坐在了靠前的位置,“你怎么不往前坐?”

“领导都开始讲话了,我才来的。白让董燕给我占座了,我也不敢往前走。”精工车间的副书记董燕是杨晓慧表姐,平时她可没少沾表姐的光。

叶凯没答话,两手插兜瘫在椅子上往报告台上看。他就算坐在最后一排,也没人能挡住他。他能直接看到台上的尹从南。那人今天也换上了跟自己一样的深灰色工服,崭新的笔挺的,配上他梳理整齐的头发和一副金属边框的眼镜,他的工服都像西装一样好看了。叶凯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这一身又塌又旧又脏的工服,真是完全两码事。知识分子跟工人也是两码事。人家就是来考察的,又不是真的来做工人,估计这身工服还没来得及弄脏,人家就回研究所做研究员去了。说的好听是下一线,不就是给自己脸上贴贴金而已。叶凯这么想着,不仅觉得更没意思了,还对这个留学生产生了几分不耐烦。

他更加地往椅子下边出溜,可好像还是比前边高出一小截儿。别人都羡慕他一米八几大高个,只有他自己觉得太显眼很麻烦。

这不,尹从南就注意到他了。

昨天是对自己金刚怒目,今天坐在最后,又一副对自己不屑一顾的样子。尹从南心想,我这是怎么得罪他了吗?一分神,嘴里差点拌蒜。

“美国在工业上已经实现了很大程度的自动化。尤其在机械制造行业,大多时候都是机器在制造机器。留学期间,我去观摩过几家大型企业,对我来讲,真是非常震撼。虽然,他们在前几年,经济上也遭遇了重创,但他们依然领先我们很多,而从战争中迅速恢复的日本,已经能在制造业上和美国一较高下了,经济也在迅速起飞。”

他正在和大家诉说自己的担忧和希望。

“不过,这也正是我们的好机会。现在我们的政治局势稳定,全国大力发展现代化和经济建设,这个机遇,我们这一代一定要好好把握。”

可能因为来的人几乎都是自愿,所以大家的目光都紧紧盯着尹从南,仿佛是被他的发言吸引了。这让尹从南发自心底地高兴。可是他说的话大家到底听进去了几分,他心里没底,但至少希望,他真诚的态度,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没多久他的发言结束了。整个会议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旁边的杨晓慧更是激动地快要从椅子上窜起来了。叶凯也百无聊赖地跟着鼓鼓掌,就从椅子上坐直了,这是打算随时抬屁股走人的架势。

尹从南讲的话,他听了。他讲得固然很好,很有启发,叶凯确实也从他的话里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可他没有杨晓慧这么激动,更不会像这个会议厅里的任何一个人那么激动。至于为什么,答案马上揭晓。

这不,领导又上台了,这时候做领导的免不了要来发表总结陈词。

领导的发言,叶凯总是听不懂,虚虚实实

,云山雾罩,让人摸不着头脑。他可不止一回看到车间主任和副书记在开完会回来时,一脸的为难,俩人还时不时吵几句,大多都是因为在对领导的意图理解上有分歧。车间主任觉得领导说的是东,副书记觉得领导说的是西。

叶凯不明白,这让人挠破头的苦差事,干嘛还要抢着干。

在这样的领导环境下,怎么才能把工厂经营好呢?怎么才能让工厂适应市场经济呢?又怎么才能赶超美日呢?

说实话,这些问题叶凯虽然想过,但他也承认,他叶凯不懂。可是台上这位留学归国人才就懂了吗?如果有机会,他一定要当面问问他。

这一连串的问号盘旋在他心头,让他无法因为一个归国人才的报告就情绪激荡起来。

领导终于讲完话了。在听到“散会”两个字后,叶凯第一个转身出了会议大厅。

作者有话说:

留个言吧,让我知道有人在看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小说在线阅读_第2章__这是两码事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女生阅读之家只为作者by淡窗_的作品进行宣传。

搜索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第2章__这是两码事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点击阅读】模式下,点击屏幕底部会自动切换进度条!
  • 点击阅读
  • 滑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