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女双方家庭开始谈论结婚事宜时,该给多少「彩礼」几乎是一定会谈到的问题。

此时,如果男方付出的彩礼的归属权是小家庭,也就是男方父母把钱给到小家庭作为婚姻资金,尚可理解为是大家庭为小家庭提供一个抵御风险的投资(彩礼+嫁妆)。

可如果彩礼的归属完全是女方家庭,其本质上是违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一章第三条明文规定:「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最为恶劣的一种情况是,有的家庭,嫁女儿收彩礼是直接收到父母家,然后用这笔钱给自家儿子娶媳妇儿用——这种行为是男女平权最大的杀手之一。

因此,女性如果选择为天价彩礼的合理性辩护,其实挺不明智的。毕竟,如果男方为了结婚,向女方家支付了超出承受能力的天价彩礼,这部分的缺失感,婚后男方家庭又会找谁来还?

所以,可以觉得彩礼合理,但是不可以双标。

其实要不要彩礼,是两种文化模式,一种叫做「结婚」,一种叫做「嫁娶」。

中国古代传统的嫁娶,讲求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女强于吾家」,在这种逻辑下,大家都是一种「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思维,嫁娶后女儿隶属于婆家,要住在婆家侍奉公婆,相对应的,男方家族就要向女方支付大额的过门费用作为这种「一次性买断」的补偿。

而结婚的逻辑更现代化一点,两个年轻人两情相悦组建家庭,当然现代婚姻也需要双方父母的祝福,但法律层面上即便父母不同意也无法阻止婚姻的成立。结婚后,夫妻双方作为独立小家庭存在,共担家庭经济压力,虽然也跟各自原生家庭互动来往,但是小家庭的各项事宜由夫妻双方协商独自做主,也不必一定跟父母住在同一屋檐下,拥有更多自由。

而现在很多彩礼纠纷的矛盾根源在于「双标」,比如女方在彩礼问题上想要遵从古法,在婚后责任上又觉得自己是现代独立女性;又比如男方以「现代」的观念抵制彩礼,又在婚后责任上要求女方「三从四德」地侍奉男方长辈,这类想法几乎必然会引发矛盾。

其实嫁娶和结婚的一层矛盾来自于高额的房价,我见过多数的婚姻经济矛盾都跟房子有关系。房价虚高的情况下,仅凭年轻人无法独立承担高额房价,往往需要双方父母的支持。 

而社会的默认逻辑又觉得男方有义务更多承担,所以就形成了一种死循环:假设一个家庭有一儿一女,社会默认由男方买房,则这个家庭的经济最优策略就是嫁女儿收彩礼,然后给儿子娶媳妇儿用。

用一个传统观念问题去应对一个经济学策略,我想在解决矛盾上是无效的,只是,在呼吁「男女平权」的当下,希望大家观念的进步能一点点淘汰这个死循环,这样每个家庭都轻松。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在婚前购买房产,大概是因为意识到了房产在婚姻当中的重要性:当男方全部承担房产出资的时候,对于女方来说,未必完全是一件好事。

比如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案例:两个人结婚之后,父母出钱给买了房子,说是给小两口的婚房,但是没有过多久,男方的妹妹住了进来。

女方在这个时候的处境十分尴尬:自己并没有参与买房也没有参与还贷,虽然这个房子说是给两个人购买的房产,但是挂名一直都挂在男方父母的名下——自己虽然不喜欢男方的妹妹来自己家里居住,但是严格来说这个房产并不属于自己,所以也没有资格要求对方搬出去。

至于更常见的按揭还款的情况,民法典规定:如果一方在婚前按揭买房,那么这套房子的归属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婚前的首付和月供,第二部分是婚后的月供。

婚前的首付和月供自然是买房一方的个人财产,婚后的月供属于夫妻双方的共同财产,因此离婚时分割的是婚后共同还贷的部分。如果一方在结婚之前选择全款买房,那么这套房子就属于婚前的个人财产,在离婚时不可以分割。

所以现在看来,最好能够在婚姻当中参与还贷,因为只要你参与还贷,那么房产本身增值的部分也会算作是夫妻共同财产——你在婚姻当成承担的义务越多,你在婚姻当中做出的贡献越多,你的话语权自然也就越多。

如果一直期待着对方能够全款买房自己不用参与还贷,看似自己是轻松了,但是这实际上并不是最佳的选择:因为当对方全款买房的时候,一旦未来婚姻出现变故,两人离婚,那么房产不属于你,增值部分也和你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关于房产的问题,我个人的建议还是双方都要参与进来,共同承担责任,也是为了更好的划分将来的增值收益——当然,如果你资产本身较多,想要保障个人资产的话,也可以在婚前签署财产分割协议。

在我看来,关于彩礼和房产的问题,核心问题真的不在于钱,而在于一方的家庭有没有把另一方当做一个「提款机」。

正常的家庭有这些需求,也无非是为了确保双方真的有能力进入一段婚姻,让新组建的小家庭有着最起码的经济保障,但是总有一些家庭想着把对方视为婚姻当中的提款机,想尽一切办法从对方身上压榨价值。

其实判断的方式很简单:当对方索要什么的时候,有没有给出对应的回馈?

比如彩礼问题,女方家庭索要彩礼时,有没有提出会有相应的「陪嫁」,对于这场婚姻有没有过对应的付出?

再比如房产问题,女方之后参不参与还贷?一方买房的话,另一方会不会承担装修等其他责任?

这其实都是约定俗成的惯例,如果未来真正想要在这段婚姻当中好好相处的话,双方家庭都是一定要有付出的。

亲密关系有的时候会让我们产生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因为我和你亲密,所以你应该无条件的支持我。因为你们是我的父母,所以我的所有决策,你们都应该支持;因为你是我的伴侣,所以你应该无条件的站在我的身后。

不不不,现在这种桥段,拍电影都会被骂没有新意不符合实际,你为什么还会幻想这样的场景会发生在你的身上?

其实亲密关系,是最容易变成一种「圈养关系」的:相对于其他社会关系,你更容易在亲密关系当中索取到你想要的,但是这种索取往往要以你的自由为代价:

其他人很难像父母一样,为你提供工作住处,需要的时候出钱出力;但是其他人也很少像父母一样,会对你的人生指手画脚。

其他人很难像你的伴侣一样,给你买价值不菲的礼物,可以照顾你的开销和你的生活;但是你也不用为其他人洗衣服袜子做饭生孩子。

我们很多人会有一种误解,认为亲密关系当中,因为两个人的关系在,所以索取什么利益的时候不用承担过多的成本,但是错了:你在亲密关系当中索取到的很多东西,到最后都要以「允许对方干涉你的人生」来换。

现实中的确存在一些有钱有权的老板,这些老板家里的老婆基本上都不怎么管老公,稍微多管一些的,也不过就是晚上太晚了之后打个电话问老公「今晚还回来睡觉么?」

「今晚还回来睡觉么」,作为一个妻子,唯一能说的只有这句话。至于其他的,是她们不想管么?不是,是没办法管。

管的话,老公会直接吼回来:「你户口是我给你办下来的,房子是我买的,车子是我买的,要不是我你现在在北京都待不下去,你算什么?」(这是我曾经真实遇见过的情况,甚至还有人当着一桌子人的面吼妻子)

你可能会觉得,这还不离婚?但是事实是其中很多太太都不愿意离婚,因为有的人签了婚前协议或者财产分割协议,有的人早就做了全职太太失去了工作技能,还有的人知道离婚之后就算能分走一笔财产,后续自己生活也达不到现在的生活水平。

那还能怎么办?她们就这样被丈夫「圈养」了,这段关系当中只存在「丈夫让妻子做什么」,不存在「妻子让丈夫做什么」。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并不是很建议婚姻当中有一方放弃工作,失去经济独立的能力——因为当你舍弃掉赚钱的能力的时候,你本身也舍弃掉了你在婚姻当中的自由。

顺便再说一下很多人所关注的「丈夫的工资卡该不该上交老婆」的问题。在我看来,家里的钱谁拿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人是否真的有理财能力。

有的人真的很擅长打理财务和投资,如果妻子真的有这方面的能力,不妨可以把这笔钱交由妻子打理;但是如果仅仅是因为「老公的钱就应该老婆管」的原因要求上交工资卡,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我认为最好的方式,应该是设立一个共同账户,夫妻每个月缴纳一定的收入到这个账户当中作为家庭开支使用,多赚的多交,少赚的少交,但是一定要把大头放在共同的账户当中。

而且,不管「管钱」的是谁,请在婚前就说明白:任何大额资金使用,必须得到双方的认可和同意,任何人不可以不经请示直接动用大额存款。

关于钱的问题,越早说清楚,两个人之间的争端就越少。

以上就是我关于进入婚姻前想要谈的三个经济问题:

关于彩礼,你可以觉得彩礼合理,但是不可以双标;

关于房产,你最好主动参与还贷,承担责任,享受权利;

关于婚内经济,最好有自己的赚钱手段,不要被亲密关系「圈养」。  

告别恐婚:婚姻前后常见问题的心理学剖析》小说在线阅读_经济纠纷:彩礼、嫁妆、_F_产**婚前必须厘清的经济问题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女生阅读之家只为作者by宏桑_的作品进行宣传。

搜索

告别恐婚:婚姻前后常见问题的心理学剖析经济纠纷:彩礼、嫁妆、_F_产**婚前必须厘清的经济问题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点击阅读】模式下,点击屏幕底部会自动切换进度条!
  • 点击阅读
  • 滑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