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时候失去了情感呢,大概是暗流涌动,一点一点固执又不得的失落情绪渐渐地累积。
叶子寻的父亲是个不出名的作家,在叶子寻才五岁的时候就离开了,他在看电视时突然说要去追寻生命的真谛。
叶子寻的母亲将茶几上的杯子拿起来又放回去,转身拿起沙发上她刚脱下的围裙用力扔到了父亲刚走出的门边。
父亲什么也没带走。
“什么真谛,你当初追我时说我就是你生命的真谛。”她看着那扇紧闭的门,嘀咕着。
她喊叶子寻去吃饭,饭桌上说着:“你这个父亲,真是不靠谱,没事啊,他马上就回来了,他开玩笑呢。”
叶子寻记得当时电视上的画面停留在一个悬崖边上,下方是广阔无垠、直通天际的大海。
后来父亲再也没回来过。
三天后母亲还是去报了警,仍杳无音信。
再后来母亲将屋里的小说统统扔掉,将他父亲的手稿统统撕掉,将叶子寻偷偷看的小说也扔掉,将他偷偷写的小说也撕掉。
直到他母亲在一个很冷的凌晨,发现叶子寻身着单薄的衣服,坐在桌边,仔细地粘着那些被她撕掉并且扔到了垃圾桶里的小说。叶子寻将书藏到身后,小心翼翼地看着她,她只是叹了口气,流着眼泪默默走出了房间。后来她再也没有管过他看小说的事。
高中分科他选择了理科,高考时他选择了工科。其实他母亲并没有bī他做任何选择,甚至是他的事业和爱情。
小时候他母亲总是一副要qiáng的样子,对离开的父亲绝口不提,任劳任怨地照顾着她和父亲的父母,在叶子寻眼里,她像一颗参天的大树,荫蔽着他们。
直到看到她的眼泪出现在她的脸上,是那么契合她下垂的眼角,他恍然大悟,她终究是个女人,她一定总是在夜里、在那盏昏huáng的台灯的灯光里、望着窗外守候着,独自流眼泪。
那时候他才十岁,似乎就在那一刻他就懂事了,甚至懂得了生死这件事,后来他会在夜晚看着外面的月亮,心里想着以后人死之后那种再不知世事、无知无觉的感觉,心里涌上一股异样的荒芜感,仿佛置身于电视上那海边的悬崖,他总是要去看看仍旧开着昏huáng的台灯的母亲的房间,等她轻轻问一句“怎么了”才会使那荒芜感消散,他摇摇头再回自己的房间睡觉了。
他下定决心忘掉写作这件事。直到大学毕业的时候,在一家科技公司面试时,面试官问他以后的发展计划。他恍惚了一下,自己大学四年的奋斗到底是因为什么?他只是习惯性地在努力,也许还为了今后能够找到好的工作,可此刻这一切竟完全令他感到无动于衷,甚至有些失落的感觉。
他不记得自己是怎么回答完考官的问题,应该也无非是努力工作、不断增qiáng自己的能力、做出更厉害的产品、自己一定会为贵公司带来成果等等。他在回到自己租的房子的时候,整个人都还是恍恍惚惚的,他看到桌上的笔和本子,突然想握住那支笔,可他在座位前坐了一夜,一夜无眠,那个本是空白的新本子被他写上了了密密麻麻的文字,潦草至极,却一笔一画都非常用力,快要将厚实的纸张□□。
后来他毅然决然地拒绝了那家公司的聘请,没日没夜地写。他不敢告诉母亲实情,决心先做出个样子。
因为急切地想要证明,不断地投递稿子,他也知道写得粗糙,无一幸免地石沉大海。整整一年,失落感和自卑感越来越深重,在他快要固执不下去的时候,终于收到了稿子采用信。却是他投出去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名字叫《父亲去旅行》,小说的最后一段是“他站在悬崖边,底下是正在cháo落的大海,远方斜阳挂在地平线上,此刻一切寂静无声。看过了、该走了,他转身漫无目的地走着,嘴里喃喃呓语着‘原来就只是这样’,像当初离开那扇门,心里仍旧一片虚无。”
他沉静下来慢慢写,再过一阵子,他终于靠着写作也有了可观的收入。他鼓起了勇气告诉母亲,心脏紧张地收缩,他感觉呼吸不顺快要窒息。电话那头的母亲只是沉默着,许久,才缓缓开口:“你想做便做吧,努力就行了。”
他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只要这一句话就够了。原来他一直期待的,就只是这一句话而已。那一刻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焦虑也统统烟消云散。
他的眼泪还为他的母亲,那个坚qiáng隐忍、善良的母亲,他总是心疼她,她从不对任何人倾诉她内心的悲伤与痛苦,他却看得一清二楚。
当这样一个女人终于老了,不自觉地流露出自己的软弱的一面。他母亲退休之后,她总在电话里说她越来越容易发呆,有时候坐在客厅沙发上,电视开着,但就是盯着电视一整个下午,什么也没看进去。
所以他做了选择,和余小石在一起。